第111章挑肥拣瘦的官员不能惯!沈念再献新策
大明祖制,就像一座大山。
不是不能翻越。
而是需要在一层层坚硬的岩石上小心翼翼地凿开一条路。
有时甚至还需向祖制借势。
比如——
张居正称考成法是对洪武年间考课法的恢复,军事改革是为了恢复祖宗旧制,提升战斗力。
他为了化解新政阻力,多次移接木,将改革变成法祖。
一些保守派虽也以“变乱祖制”攻击他,但因他的目的是维护皇权,是为了社稷稳定。
故而能够实施。
而沈念所提的“废常例,增俸禄,加公用线”,就涉及摇动大明朝廷根基了。
底层官员,多数还是:做官只为稻粱谋。
常例俨然是他们的命。
而“废常例,增俸禄”看似涨俸禄,实则削减收入;加公用钱,则使得一些官员更无贪墨谋私的空间。
策是好策。
但当下执行,易使得地方大乱。
沈念也知晓当下不能执行,但还坚持要摇一摇祖制,因为他知晓,大明若想走向隆世,这一刀总要砍下去!
……
三日禁足。
对一些官员而言,乃是非常丢脸的惩罚,甚至会影响日后的仕途。
但对沈念而言。
实乃三日小长假,是难得的亲子相处时光。
这三日,沈念宅于家中,陪妻子看孩子,心情甚是愉悦。
……
三日后,沈念正常上衙。
关于“官员不愿任州县官”的讨论,仍在进行中。
甚至京师内的一些候补之官也参与了进去。
因在常朝时,有人提到了为州县官特例擢升,为州县官减负,对优秀的州县官进行嘉奖、赏赐牌匾、赏赐御书等。
使得一些有可能被外放为州县的官员都鼓起勇气向朝廷提条件。
他们皆认为当下的州县官待遇太差,公务繁重,建议为州县官减负,对一些在百姓心中风评太差的官员进行减责。
这些行为,其实是在摇动考成法与安民策,然州县官又是直接面向百姓的新政执行官,对新政施行落地的影响非常大。
张居正非常纠结,难以决定要不要对劳心劳力的州县官们给予特例。
……
午后,通政司前厅。
沈念从当值官手里接过数份昨日廷议的记录文书,准备回翰林院整理,归入《起居注》中。
他正准备离开时。
两名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员走了进来。
沈念认得他们。
一个是内阁负责制诰的中书舍人(从七品)周彦,一个是大理寺评事(正七品)王昭临。
“参见沈编修!”二人朝着沈念率先拱手。
沈念笑着点了点头,算作打招呼,就在准备朝前走时,后面传来中书舍人周彦的声音。
“沈编修,请留步!”
沈念停下脚步,扭脸看向周彦。
“周舍人,有事”
“可否借一步说话”
沈念点了点头,与二人来到了前厅外的长廊角落里。
周彦笑着说道:“沈编修,近日大家皆在讨论如何能使得官员们担任州县官,我二人也有一些浅见,不过人微言轻,阁老们不一定重视,恰逢遇到沈编修,我二人便想着让沈编修看一看我们的建议。“
说罢,王昭临从袖子里将一份奏疏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