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明诚出身官宦、书香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读经诵史,加上聪颖勤奋,成年后,便考入太学,妥妥地前途无量。
近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又受到赵俣的重用,开始对至关重要的钱法进行改革。
这钱法改革,不仅是变法改革中重要的一环,更是最能直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一种改革。
要知道,哲宗朝时期,赵煦、章惇君臣,力主开边,也就是对外发动战争,使得赵宋王朝在军事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为了支援战事,赵宋王朝的经济消耗得也是十分厉害,尤其是在经历了旧党十年的更化后,王安石和宋神宗建立的新法财政体系一直没有恢复,朝廷对于全国资源的集中和调配能力是很脆弱的。
偏偏章惇还看重民生,一定要兼取元佑精神调养民力。
这一边不断开战,一边又不开辟财源的做法,直接导致国库越来越空虚。
再加上,三易回河搞出来的大乱子,以及一些天灾人祸,需要朝廷不断往外撒币。
结果,等到赵俣继位,接手的就是一个穷到底掉、哪哪都在嗷嗷待哺的穷朝廷。
这时,进行钱法改革,给朝廷搞一些经济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按理来说,这么重要的事,赵俣应该找一位宰执来负责才对。
可赵俣这一朝,宰执不少,但他们要么就是搞钱的能力不行,要么就是手上有要事无法全力改革,要么就是身体不好。
再加上新旧党争、博弈,这个重要的差使,才落到了赵挺之的头上。
如今,赵挺之虽然还没有成为宰执,但目前执政的人,章惇六十五、曾布六十四、韩忠彦六十二、许将六十三、苏辙六十一、苏轼六十三、吕恵卿六十八、李清臣六十八,一个个年纪都不小了,早晚会被淘汰,而年轻的蔡京、蔡卞、张商英又都是新党,如果赵俣想搞平衡,赵挺之很可能会成为宰执,甚至是宰相。
毫不夸张地说,赵挺之已经是旧党中的政治明星,或许他将是最有可能跟蔡京争夺下一任宰相的人。
有这样一位父亲,赵明诚隐隐已经荣升到一流衙内的行列。
跟后世那些女人喜欢嫁给高富帅差不多,现在的女人,也愿意嫁给赵明诚这样前景远大的衙内。
不过,对于那些庸脂俗粉,赵明诚根本就看不上。他早已心有所属。
让赵明诚念念不忘的小娘子,正是李清照。
不久之前,偶然间听到了同学谈论李清照的词作,赵明诚心生好奇,从此留意起李清照的诗词。
结果,赵明诚便不可自拔地沉浸在李清照那美妙至极的诗词当中,甚至渐渐爱上了这个未曾谋面的奇女子。
后来,赵明诚打听到李迥是李清照的从兄,便刻意结交李迥。
就赵明诚的家世,刻意结交,李迥怎么可能不成为赵明诚的至交好友?
今年上元节时,李迥邀请赵明诚去大相国寺游玩。
那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商品种类丰富多样。从飞禽猫犬、珍禽奇兽,到蒲合、簟席、屏帏等生活用品,再到书籍、玩好、图画等文化用品,以及各地官员带来的土物、香药之类,应有尽有。
寺内的书市是东京最重要的书籍贸易市场,每月八次开放,由士人售卖历史典籍和时人论著,消费对象主要是士人官吏,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如黄庭坚、米芾等前来“淘宝”。
而上元节的大相国寺更是热闹非凡,很多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娘子也会在这一天出来游玩。
赵明诚心想,‘李小娘子可会到此一游?’
这么一想,赵明诚便欣然答应了李迥的邀请。
当日。
大相国寺的树上、房檐下、窗里窗外、廊柱上到处都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将寺庙装点得如梦如幻,宛如灯的海洋。
寺庙内外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还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艺人,精彩的演出让人目不暇接。
可面对如此盛景,赵明诚却无心观赏,他不断在人群中寻找,期待着能看到李清照的身影,虽然他都不认识李清照。
然而,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在一个卖花灯的摊位前,赵明诚和李迥真的遇到了李清照。
见李清照跟他梦想中的一模一样,赵明诚彻底坠入爱河,发誓今生非李清照不娶。
虽然从始至终,李清照一句话都没跟赵明诚说过。
这感觉就好像,一个男粉丝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自己喜欢的大明星发誓此生非她不娶一般。
赵明诚回家以后,便写了一个“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交给父亲。
赵挺之看懂了儿子的心意,“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意思是赵明诚想成为某个词女的丈夫,想让他帮着提亲。
赵挺之最喜欢他这个小儿子,如今赵明诚又到了结婚的年纪,自然是乐得成全赵明诚。
于是,赵挺之就问赵明诚看上了哪家的女子,去帮他提亲。
起初赵明诚还挺腼腆,不肯说看上了谁。
经过赵挺之、大哥赵存诚、二哥赵思诚的再三追问,赵明诚才说出:“礼部李员外郎家的小娘子。”
让赵明诚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说完,原本兴致勃勃的赵挺之父子三人,顿时就全都没了声音。
赵明诚不解,向父兄看去。
就见,三人全都面沉似水。
很快,赵挺之用不容商量的语气说道:“不可。”
赵明诚已经立志此生非李清照不娶了,这时候他爹说不让他娶李清照,这他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赵明诚很激动地问:“为何不可?”
赵思诚替赵挺之说:“你若想教我父子兄弟前途尽毁,尽管去招惹此女。”
赵明诚很不解,他想娶李清照而已,怎么会牵扯到前途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