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奶奶逝世
这一天,阳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整个屋子都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家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让人感到窒息,甚至连呼吸都觉得困难起来,仿佛随时都能凝结出冰晶来。
晓晓静静地坐在客厅那张柔软的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握着一杯还剩下一半的温水。她的目光有些呆滞地凝视着前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又好像什么也没想。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屋内死一般的沉寂。晓晓缓缓地抬起手,拿起放在茶几上的手机,当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来电人姓名时,她的心跳猛地漏跳了一拍。
接通电话后,那头传来了一个低沉而悲伤的声音,短短几句话却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晓晓的心——奶奶去世了。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晓晓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手中的水杯险些滑落。紧接着,她的眼神开始失去焦点,变得空洞而茫然,就像两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所有的光芒和希望都在一瞬间被吞噬殆尽。
大颗大颗的泪珠毫无征兆地从晓晓的眼眶中涌出,顺着她苍白的脸颊滚滚而下,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势不可挡。泪水一滴接着一滴地滴落在她手中紧握的杯子里,溅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仿佛是她内心深处痛苦的回响。
李世民原本正在书房忙碌着工作,听到客厅传来的抽泣声,心头一紧,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快步走了过来。当他看到晓晓满脸泪痕、失魂落魄的模样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强烈的怜惜之情。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晓晓身边,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将她轻轻地拥入怀中。
李世民低下头,用下巴轻轻摩挲着晓晓的头发,同时柔声说道:“晓晓,别哭了,奶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去了一个没有病痛折磨的地方,在那里,她一定会过得很幸福、很快乐的。相信我,好吗?”他的话语虽然轻柔,却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坚定力量,仿佛能够穿透晓晓那颗破碎的心,给她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
念初原本正满心欢喜地摆弄着手中的玩具,忽然间听到一阵低低的抽泣声。她抬起头来,惊讶地发现妈妈不知何时竟已泪流满面。那泪水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不断从妈妈的眼眶滑落,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泪花。
念初满脸都是困惑之色,她眨巴着那双犹如夜空中璀璨星辰般明亮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妈妈看。只见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轻轻扯住晓晓的衣角,用那如同黄莺出谷般清脆稚嫩的声音小心翼翼地问道:“妈妈,怎么啦?为什么你哭了呀?”那声音之中,分明还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不安与疑惑。
而此时的佑安,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他紧紧皱着眉头,那张平日里总是洋溢着阳光笑容的小脸此刻却显得格外凝重。尽管他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那紧抿成一条直线的嘴唇,却还是将他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对眼前这未知状况的恐惧暴露无遗。
其实,对于这位仅仅只是见过寥寥数次面的太奶奶,佑安的记忆并不深刻。然而此时此刻,整个家中弥漫着的那种哀伤悲戚的氛围,就仿佛是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地将他笼罩其中。即便是年纪尚小的他,也不禁被这种沉重的情绪所深深感染,心头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丝丝淡淡的悲伤。
一家人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匆匆忙忙地上了车,向着晓晓的老家疾驰而去。这一路,车辆飞速前行,车窗外的景色就像一本被人快速翻动的画册一般一闪而过。然而,此时的晓晓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沿途的美景,因为她的整个思绪都已经沉浸在了对奶奶的回忆之中。那些曾经与奶奶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奶奶慈祥的笑容以及关爱的话语,不停地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经过一段焦急的车程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晓晓的老家。一下车,一家人便径直朝着灵堂奔去。当他们踏入灵堂的那一刻,一种沉重而肃穆的氛围瞬间笼罩住了所有人。只见灵堂内,洁白如雪的幔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飘动着,仿佛是奶奶那温柔的灵魂正在向他们招手示意。哀乐声缓缓响起,那低沉而哀怨的旋律,宛如一声声泣诉,似乎在讲述着奶奶生前的种种故事,也传递着人们内心深处那无尽的悲痛和哀思。
晓晓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她像一只受伤的小鹿一样,猛地扑到了奶奶的棺木前。她那双颤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棺木的边缘,生怕一松手奶奶就会离她而去。紧接着,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从晓晓的喉咙里爆发出来,那哭声犹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打湿了她的脸颊,她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宣泄着自己心中那份巨大的伤痛。
站在晓晓身后的李世民默默地伸出手来,轻轻地搭在她微微颤抖的肩膀上。他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那只温暖的手掌所传递出来的力量和安慰,却让晓晓感受到了一份依靠和支持。此时此刻,无需过多言语,这个简单的动作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念初瞪大眼睛望着周围大人们那一张张悲伤欲绝的面庞,他们或掩面哭泣,或默默流泪,整个场面弥漫着一股沉重压抑的气息。不知不觉间,这股悲凉的氛围如同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念初那颗幼小的心,让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只见她那原本粉嫩可爱的小脸上渐渐浮现出一道道泪痕,晶莹剔透的泪珠如同断了线的珍珠般滚滚而下,伴随着一声声抽泣,她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
与念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佑安静静地呆立在一旁,宛如一尊雕塑。他那双原本清澈明亮的眼眸此时微微泛红,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尽管对于奶奶的记忆并不深刻,甚至有些模糊不清,但此时此刻,他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深深的哀伤以及众人内心深处对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于是,他就这样默默地站立着,一言不发,仿佛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这位素未谋面但却血脉相通的亲人致以最诚挚的哀悼之意。
与此同时,葬礼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且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李世民置身于这片陌生的环境之中,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现代葬礼的诸多流程环节。眼前的一切令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身处大唐时期的那些过往经历。想当初,大唐的葬礼可是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制以及繁杂琐碎的礼节要求,从丧礼的规模大小到仪式的具体步骤安排,每一处细微末节都必须严格依照既定的规矩行事,丝毫不得马虎大意。然而现如今,尽管时代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葬礼的外在形式也与过去截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待逝者那种发自内心的敬重之情以及失去亲人后的巨大悲痛之感都是何其相似啊!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由得长叹一声,心中感慨万分:“看来,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世事怎样更迭,人类对于宝贵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已逝亲人的深切缅怀之情永远都不会改变啊……”
在庄严肃穆的葬礼现场,佑安那小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默默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主动承担起那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精美的花圈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逝者的敬意。
不仅如此,佑安还热情地引导着前来吊唁的亲友们前往灵堂。他礼貌而又周到,用自己那还有些稚气未脱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着葬礼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尽管年纪尚小,但他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懂事与成熟。
此时的佑安,目光时不时地投向正沉浸在悲痛中的妈妈。看着妈妈那憔悴的面容和红肿的双眼,他的心中犹如被针扎一般难受。他深知妈妈此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于是暗暗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所能为妈妈分担这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