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九点,星瀚互娱所在的写字楼。
电梯上升时,林知行的脑子已在运转——昨天收到的“指令”,节后第一天,得让它动起来。
他走进办公室,看向助理:“内容,版权,法务这边的负责人都到了吗?”
“都在,林总。”
“好,通知他们,十分钟后A3会议室,开个会。”
不久后,会议室内,众人落座。
林知行站在白板前,翻开笔记本。
“今天这批项目,是凌总亲自定下的内容战略,版权层面的优先级最高。”
“项目分配我不会发表,只口头报。你们可以各自记录,但不得集中留底、不得外传。”
说完,他逐一口头报出项目名称。
内容组、版权组、法务线三位负责人一边记,一边交换眼神,显然都意识到了这次会议的分量。
“调你们组里最靠谱的人盯,每人统筹两个项目,12点之前,把对接名单发我一份。”
“重点查三件事:版权是否在售、授权范围、价格区间。能见面就见,不能见面就电话确认。”
三人点头:“明白。”
林知行声音低了半分,却更有力:
“这些项目,我们是要全部拿下的。”
“一周内,至少签四个项目下来。”
“剩下的全部控住节奏,谈得慢可以,流出去不行。”
之后三人又询问了一些细节,会议结束后,林知行带着笔记本,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门一关上,他倒了杯温水,坐回桌前,把另一份资料打开。
那是凌远昨天发给他的——四个综艺项目计划书。
他从第一页开始看起。
《华国有嘻哈》。
这不是简单的音乐选秀节目,它背后是一次年轻亚文化的集体跃升。
再翻,《密室大逃脱》。
结构清晰,节奏合理,不是用恐怖元素吓人,而是借推理机制与沉浸式场景制造黏性。
这类节目,对布景预算、剪辑节奏、嘉宾搭配的要求极高。
但计划书里,节目结构清晰,节奏线条明确,甚至连每类环节的剪辑重点都做了参考提示。
他吐了口气,继续翻看。
《令人心动的offer》,《心动的信号》。
一个切入职场入门焦虑,一个借恋综破泛情感孤独。
四档节目彼此互不重叠,却在整体上覆盖了18-35岁核心流量人群。
是体系化的组合,而不是灵光乍现式的命中。
最让他意外的是,这四份计划书里,几乎无需做结构修改。
这不是“领导提方向”,这是凌远本人写的实操文件。
他曾在爱奇艺担任内容中心高级总裁,统筹剧集、综艺、纪录片与Ip投资四大内容板块。
他的工作就是在创意与预算之间平衡,在用户心理与商业化之间博弈。
他见过无数项目方案——有想法没路径,有预算没抓手。
内容组要理想,市场部要结果,平台要数据,监管要导向。每年上千份提案,他能记住的不到二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