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微微点头,陈宇的计划听起来确实可行,但他仍有疑虑。“陈大人所言,看似可行。但商业税收本就有限,拨出专款后,商业发展是否会受影响?再者,投资农业技术改良,耗时久、见效慢,如何确保百姓能在短期内受益?”沈逸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了计划的关键之处,也显示出他对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陈宇心中暗自佩服沈逸的敏锐,他耐心解释道:“沈大人有所不知,短期内商业税收虽会减少,但随着商路的稳定,商业活动将更加活跃,税收反而会增加。至于农业技术改良,虽耗时久,但可先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后再推广,同时,兴办工坊可立即为百姓提供就业,让百姓尽快受益。”陈宇的回答,逻辑严密,考虑周全,让沈逸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
两人你来我往,言辞间既有试探,又有合作之意。湖面微风拂过,吹动着亭中的纱幔,似也在见证这场微妙密谈。沈逸心中明白,陈宇的合作提议,对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但其中的细节和执行,还需进一步商讨。而陈宇也深知,要想获得沈逸的支持,必须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可行的计划。
在这场密谈中,两人的思考焦点始终围绕着民生与商业的平衡。沈逸担心商业的介入会损害民生利益,而陈宇则试图证明商业不仅不会损害民生,反而能成为改善民生的强大助力。他们的对话,不仅是两个官员之间的交流,更是关乎国家未来走向的探讨。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将湖水染成了一片金黄。两人的密谈也暂告一段落,虽未达成最终的协议,但彼此都对对方的立场和想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沈逸起身告辞,陈宇相送,两人约定,待陈宇完善计划后,再行商议。这场密谈,为解决国家面临的困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