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谋反罪(1 / 2)

第287章谋反罪

介休,因春秋时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

李逸送走了李仲文六将,也分出了三千人马,一千四战兵,其中步兵一千,马军四百,又辅兵六百,乡勇一千。

他手中就剩下了五千五战兵,五千五辅兵,还有两千镇戍兵。

灵石城,

李逸看着地图上的介休,这座城处于晋中盆地南端,左依太岳、右傍吕梁,南扼雀鼠谷,是晋中通往晋南的喉咙要道,有陕晋通衢之称。

因为有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有了寒食节。

介休城最早是东魏时修的土城墙,之后屡次毁于战火。

如今的介休城,周围八里,城高三丈五尺,基阔三丈二,女墙高五尺,有城门四道。

四门顶各有一座城门楼,四角也均有角楼,南门和西门还各建有瓮城,瓮城上也有城门楼,整个城墙有敌台一百二十多座,东、北城外还有外关。

不过这座城池虽然不小,可却是建在汾河南岸的平原上。

他虽扼守雀鼠谷口,但本身却无险可守,处于盆地平原南边。

“无逸觉得李仲文他们这次北上会否顺利”陇西王李博义凑到地图旁。

渤海王李奉慈嘲讽道:“原以为李仲文好歹也是八柱国家之后,谁料到也只是只草鸡,九千人被五千人歼灭,说出去都不敢信。这样的人,无逸还给他三千人,这又是有去无回的,

再被汉军俘虏,别人可未必再会留他一命。”

崔敦礼倒是替李逸说话,“李仲文毕竟还是行军总管,在朝廷免他职前,这里依然是他说了算的。李县公毕竟只是副总管,他再三要求,又怎能拒绝。”

“不过敌军围攻介休,我们要是坐视不理,到时也是要被追究责任的。现在李总管他们带三千人北上,咱们跟县公留守两城两关,介休那边就跟我们没关了。”

李道宗也点头,“增加了三千援兵,介休城防守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太原还在,敌人主力还在北边。”

战争仿佛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端午过后,

双方陷入了一种沉闷的僵持之中。

汉帝刘武周的宋王宋金刚率汉突联军围太原,大将寻相率军围介休,而先锋黄子英却被李逸围在雀鼠谷贾胡堡。

李仲文三千人马北上,没能进入介休。

他们在介休南面遇到寻相军的阻击,吃过一次亏的李仲文这次确实是谨慎了许多,虽敌人再次轻兵挑战诱敌,可他没上当。稳扎稳打,但兵力过少,最后无法撕开敌人包围进入介休,

只得退而其次,进入介休南面二十里的张壁堡。

张壁堡不大,但依山而建,三面环沟,易守难攻,这座堡垒据说最早是建于晋末五胡乱华时期,豪强为抵御战乱,修建坞堡,后来的岁月里,这堡垒不断的扩建。

于是如今就成了一座防御了得的堡垒,周长一千余米,占地二百亩,构建了三道严密的防线,

首当其冲的是古堡外围的瓮城,其次是堡内错综复杂的巷门、院门等构成一道道坚固屏障,

最为精妙绝伦的还是堡垒拥有长达万米的地下暗道,形成错综复杂的地下网络,地道甚至挖成了三层立体结构,既可通行,又可藏兵、囤粮。

这座历经无数战争的堡垒,恰好就处于介休南面的山里,吕梁和太岳两座巍巍大山张开双臂紧紧相连,张壁堡就在这平川与大山相接的位置,

与介休城、雀鼠谷三足鼎立,汾河水在其间蜿蜒南下,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

李仲文选择屯兵此处,还是很高明的。

距离介休不远,也就二十里,可以牵制攻城敌军,呼应介休守军。其次就是他这里扼守雀鼠谷口,刘武周的汉军就算是拿下介休城,不拔掉这颗钉子,都无法轻松南下,

他们的粮道也随时会被威胁。

威胁粮草辎重,这本来也是这些堡垒的一个重要作用。黄子英之前绕过灵石一路到了霍邑附近,如今也因此被困死在雀鼠谷,

可以说他大胆深入敌境,固然是让他歼灭了李仲文九千人,却也把自己陷入死地。

这就是敢越城而过容易出现的危险,尤其他钻的还是雀鼠谷这样的地方。

时间一天天过去。

李逸坐镇灵石县城,加强防御,操练兵马之余,他甚至还带兵开始屯田。

各处战场都陷入僵持阶段,都在等着有新的力量加入来打破这脆弱的平衡局面。

李逸也在等着长安的援兵。

从灵石快马加急,其实消息几天就能到长安,

可李逸在这里一直没有等到朝廷关于援军的消息,反倒是收到了一些没什么用的邸报。

比如梁师都进犯灵州,又被灵州长史杨则击退。

还有隋朝北海郡通守郑虔符、文登县令方惠整以属地降唐,跟着他们一同降唐的还有齐郡王簿。

这个家伙在年初的聊城之战中,先是接受宇文化及招安,跑去勤王助战,跟李神通交战,后来看到窦建德大军南下,便果断打开城门卖了宇文化及,

窦建德对这群山东流贼首领倒也不薄,授他们总管、郡公,刺史、县公等爵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才过了几个月,这些家伙现在又纷纷带着地盘兵马,向大唐投降了。

宇文化及的民部尚书郑善果,在聊城一战中被俘,本来也归附了窦建德,可不知为何,窦建德对裴世矩等人很信任,却对郑善果很不尊重,气的郑善果想自杀,被制止后,干脆就逃到李神通那里,李神通把他送到长安,李渊倒是对这个荥阳郑氏很优厚,

检校内史侍郎,还拜太子左庶子。

太子建成的妻子正是荥阳郑氏女,让他辅助太子倒是正好。

还有一个消息,是淮南五州皆来降,这淮南五州,正是淮南地方豪强,起兵击败了朱粲,朱粲走投无路才向李孝恭投降,李渊还封他为楚王。

李渊派散骑常侍段确出使淮南,并去慰问朱粲,结果这个段确好酒,在朱粲那喝了点酒,就忘记自己是谁在哪了,当众问朱粲,是什么滋味

朱粲那是真正的混世磨王,段确却还敢骂朱粲,结果被朱粲把他和几十名随行者,随后屠杀菊潭城百姓,又去投奔了王世充。

王世充也不计较他反复无常,授他龙骧大将军。

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消息,

这世道也确实是乱。

他很想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面对河东现在的情况的。

事实上,

河东的败讯传回长安,朝廷早吵翻了天,一直没能吵出个结果来。

长安,

再次金殿廷议,

民部尚书刘文静咄咄逼人,借着李仲文兵败之事,向裴寂再次发难,刘文静历数裴寂的几大罪责,

首先就是并州边将一直说刘武周和突厥将要大举入寇,秦王和他,还有李逸也都几次三番的向朝廷提醒,

可裴寂每次都说他们危言耸听。

正是裴寂的这种态度,才让局势一步步失控。

而等到刘武周突厥入侵,破榆次围平遥,裴寂却举荐了李仲文领兵,反对秦王挂帅,现在李仲文轻敌大意,九千战兵雀鼠谷全军覆没,

平遥也丢失了,介休也被围攻中。

要不是有李逸统领后军及时赶到霍邑,并找到韩侯道赶到灵石城,局面只怕更坏。

正是李逸把黄子英数千精锐堵在雀鼠谷,寻相才没能把介休城也夺下。

刘文静直言裴寂就该引咎辞职,并提出朝廷当立即免去李仲文六将之职,由秦王挂帅统兵北上讨伐刘武周宋金刚。

刘文静还自请前往突厥,出使处罗可汗,劝说突厥与唐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