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2 / 2)

道德与功利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赵云的这一做法,在许多秉持着所谓正义观念的人士眼中,无疑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行径。那些正义之士,他们心中有着一套严苛且刻板的道德准则,认为在战场上就应该光明磊落,正面交锋,像赵云这般暗中出手放箭的行为,是令人所不齿的。

然而,对于那些在最前线殊死搏斗的士兵们来说,赵云的做法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这些士兵们,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们亲眼目睹着战友们在敌人的刀枪下倒下,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取得胜利,减少己方的伤亡,任何手段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赵云这看似不光彩的一箭,或许就能改变一场战斗的局势,拯救无数战友的生命。所以,这一行为无疑是令他们所赞美与歌颂的,在他们心中,赵云是那个在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之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每一个士兵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敌人身上,谁又能时刻防备那来自暗处的致命威胁呢?赵云稳稳地站在隐蔽之处,手中紧握着那把强弓,眼神坚定而冷酷。

那射出的箭矢,宛若飒沓如流星一般,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划破了战场上空弥漫的硝烟。它在空中留下一道短暂而耀眼的轨迹,仿佛是死神降临的预兆。

此时,还在指挥全军的公孙越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他站在马车上,身姿挺拔,沉着冷静地凝视着前方厮杀的士卒。战场上,鲜血飞溅,尸体横陈,喊杀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惨烈的乐章。

公孙越的目光在混乱的战场上扫视着,他试图在这一片混乱中找出突破口。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只要能够发现敌方阵营中那一丝丝的破绽,那么他公孙越定能掌控大局,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冲破敌阵,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可惜,一切都不过是公孙越临死前的唯一执念罢了。

赵云的箭术可谓是百步穿杨,特别是在放冷箭的时候,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对自己的箭术有着绝对的自信,每一次出手都能精准地命中目标。

那支飞驰而来的箭矢,带着赵云的杀意,直直地向着公孙越所在的地方飞去。就在公孙越还沉浸在自己的战略谋划中时,那支箭已经悄无声息地逼近了他。只听“噗”的一声闷响,箭矢准确无误地穿透了公孙越的胸膛。

公孙越的身体猛地一震,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了下去。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胸口的那支箭,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他的双腿一软,缓缓地倒了下去,手中的令旗也随之飘落。

随着公孙越的倒下,以公孙越所在的周边亲卫们率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赵云,则在暗处默默地收起了弓,眼神中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刚刚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场战斗的局势,也因为他的这一箭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