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2 / 2)

我见他来势如此之快心中也不免吃了一惊,没想到他逆风而来动作还是如此地迅捷,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样子,想来这不是他第一次与人动手了,一上来就是连环进攻的架式。我不敢大意,忙想向斜后方倒退闪避,先让过他这迎面一拳再说。可刚一发力我就意识到了不妙,不行!我现在不能像平常一样随意地左躲右闪,因为我们现在这是立足在石墙之上,宽不到三米的石墙之上啊。

这道石墙是近些年人为草率堆砌而成的,宽度也就三米左右,地面上还多有不平坦之处。我刚才跑到石墙右侧去尝试着挽救小皮和兰姐他们,之后又凑到地缝边缘去拉拽自留地,一通忙活过后我的立足之处是在石墙的中部,距离石墙两侧的边沿也就一米五左右了。自留地向我猛扑过来之前我已经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拉开架式准备迎战,那就意味着现在我身后一米不到就是石墙的边沿了,再往外挪动我就会直接摔下石墙的。

我想向侧后方滑步躲闪无论如何也是需要距离的,这个距离不可能是几厘米或几毫米,至少也要半米甚至是一米左右,可现在石墙上缺得就是距离,我身后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和距离供我利用了。人们都说前蹿一丈后退八尺是近身格斗脚步跳跃的极限,我没有那么高的造诣,但是滑步保命时一两米的距离我还是做得到的,用不了一秒钟我就可以倒着退出去那么远。可现在不行了,不能那么退,那么一退我非退出石墙不可。

另外这里可不是平地,更不是什么正规的比赛场地,脚下地面不仅有坡度而且还坑洼不平,障碍物极多。我在移动过程中脚下很可能会绊到什么东西,那样我马上就会立足不稳甚至是摔倒。

想到这些我才意识到眼前我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正面迎敌。格挡招架对方这一拳或者与对手正面抢攻,逼迫对方收招换式。二是向侧面闪避。不后退,只是向左或向右躲闪,不能向后方或斜后方退步,我得利用石墙的长度来弥补和替代石墙宽度不足的问题。

我没和自留地交过手,不清楚他的底细和背景,对于他的力量、速度、拳脚的硬度和招式变化都一无所知,所以我认为仓促之间我应该谨慎一些,不能贸然与对方硬碰硬。因为一旦直接与对手近身抢攻,那就再也没有闪展腾挪的余地了。力量更大、速度更快、硬度更高、变招更巧妙的一方一定会赢,而另一方一定会输得很快很难看。这是赌博,甚至用赌命来形容也不为过。在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都押上赌一把吗?我认为这多少有些不妥,我可不想像自留地这般疯狂拼命。于是我选择了第二条路,先向侧方闪避,再观察一下。

我的神经和肌肉明显比大脑更敏捷,更了解我的内心想法,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心念甫及我已全身向右侧猛闪了出去,不止是上半身的躲闪,是全身的躲闪。很多人错就错在只移动上半身而不移动下肢,那种躲闪的幅度很小很有限,若非是胸有成竹的绝顶高手,是绝对不敢也不应该那么做的。

我没有自负,我是全力以赴地在躲闪,在尊重对手的前提下向右侧急闪速避。而且我还注意到了脚下障碍物的问题,我考虑到了地面不平整的现实,因此我没有采取贴地滑步的惯常做法,我使用了跳步,尽可能的避开凸出于地表的各种杂物。

当然,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眼睛是不能看地面的,也不能看向右侧,必须紧紧地盯着对手,盯着自留地的一举一动,看他接下来的动作和出招。双方对敌的时候,自己的眼睛永远要留在对手的身上,不能舍本逐末。今天不是参与群殴打群架,我也没必要分神去关注其它的对手,因为没有其他的对手,只有自留地这么一个敌人。

我认为我做得不错,至少这一跳跳得还不错,在仓促改变计划改变习惯的情况下半秒钟之内横着位移出去了一米多。双脚落地之处虽然也有凹凸不平的石头在捣乱,但身躯基本上还是稳住了,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摇晃,更没有发生站立不稳或失足摔倒的情况。我这一跳彻底地避开了自留地打向我胸口的一拳,甚至让自留地也吃了一惊,他应该也没有想到我能闪避得如此之快,闪避的距离能有如此之大,以至于他的手接下来无论如何都够不到我了。

不过这小子没有犹豫,也没有再给我沾沾自喜的时间,一拳走空之后他转身一个跟步又向我贴了过来。不过这回他没有再出拳,而是身形一矮,左腿弯曲撑地为轴,右腿一个大风车扫堂腿直奔我的两腿袭来。看得出来,他这招演练得挺精熟,不光动作一气呵成,更为难得的是右腿高度拿捏得到位,既不是下扫脚踝和足跟,也不是上扫膝盖与大腿,而是直奔我的小腿而来。老辣,这是我下意识的一个评价,是对自留地这一腿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