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里程碑之作(1 / 2)

季宇宁之所以对那篇小说《烧仓房》印象深刻,还是因为前世他在新世纪看到的韩国导演拍的那部电影《燃烧》。

电影《燃烧》就是改编自小说《烧仓房》,但是融进了韩国的一些社会现实,季宇宁这篇小说《烧谷仓》,又融进了此时香江的社会现实。

而之所以发表在今年刚刚创刊不久的位于粤省羊城的杂志《花城》上,是因为《花城》杂志在国内文学刊物“四大名旦”中,有“花旦”之称,之所以叫“花旦”,是因为它比较婀娜多姿。另外,除了花之外,还比较洋,洋,也就是洋气。

季宇宁这篇短篇小说《烧谷仓》就带有一些洋气。

“这篇小说我写的,实际上是西方社会的一种阶级固化之痛。

香江是个很小的地方,仅仅几百万人口,但它的两极分化,却是非常的厉害,高层和最底层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属于社会最高层的人,可以什么都不做,他们沉迷于物质享受,但精神上却是异常的空虚,小说中那个豪门子弟最后就走向了异化。

而位于社会底层的人,没有丝毫的保证,也没有丝毫的机会,同时也是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就像草芥一样。

我这次才知道香江四五百万人口,居然混社团的,就有20万左右。”

“刚刚老冯来跟我说你这篇小说,就是觉得你这篇小说很有思想深度。

他说你现在小说写的是越来越好了。

前一段你有一篇小说,叫《张小手》,发表在《京城文艺》上,他说印象的特别深。”

“老冯他们的文艺报,是准备在这个月的24号,搞一个如何反映内部矛盾的座谈会。

好像就在新侨饭店,开一天会。

他们准备邀请十几个人,有文艺评论方面的,还有作家、诗人以及剧作家。

他说准备邀请你,不过刚刚他没等到你,他有事儿出去了。”

季宇宁走的时候,身上带着两封邀请函。

一封是邀请他出席两周后的10月24日,在新侨饭店召开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内部矛盾的研讨会,这个会仅仅是开一天。

这个研讨会是由文艺报主办的。那位冯老爷子就是主管文艺报的。

第2封,就是出席第4次文代会的邀请函。这封邀请函相当的正式。

邀请函的内容,是请他于1979年10月28日上午,到东单校尉胡同总参第四招待所报到。

季宇宁看了,知道这第4次文代会十几天开会期间,他都得住在这个总参第4招待所了,这招待所的条件可是够一般的。

这家招待所就在协和医院的西边儿。季宇宁经常路过。

下午回到家,季宇宁看到了今天刚刚寄到的《花城》杂志最新一期,这是杂志社直接寄到他们家的。

他翻开认真看了一下,发现除了他这篇文章是在小说板块的头条,另外为他这篇文章,这期杂志还专门登了一篇评论文章。是《花城》杂志目前实际的主编苏主编写的。

这篇评论文章认为,季宇宁的小说《烧谷仓》,深刻的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的腐朽本质。

季宇宁看了,不禁会心一笑。

他这篇小说也是反映问题的,不过反映的是西方社会的问题。

这篇小说展现出来的,是季宇宁眼界的开阔。当然如果从外部来看,这本小说实际上更容易在国外进行传播。

其实季宇宁写这篇小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拍那部电影,他是为版权而写的。

10月7日。

中午,季宇宁在和平门烤鸭店,请上午刚刚到京的电影《巴山夜雨》剧组几个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