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新政府成立准备,思维在电磁空间完成大联合
1984年9月10号,缅甸原政府军的12大军区的所有成建制的武装都已经被全解阵消灭。
现在只剩下一些掸邦高原,若开山脉上的部族武装还在顽抗。
不过他们对于全解阵来说已经构不成威胁。
若不是为了练兵,空军配合地面上的特种作战分队,可以干净利落的将这些占据崎岖地势的部族武装消灭掉。
此时的缅甸中央大平原,沿海的几个港区已经被全解阵牢牢掌握住,各大此时都进行着军管和宵禁。
普通民众对于全解阵的军事管制和宵禁都很快接受了。
因为全解阵每天都会低价供应大米,面粉,蔬菜甚至牛肉罐头。
另外对于积极参与全解阵基层干部牵头的一些社会工作的,牛肉罐头和蔬菜水果都能免费得到。
如果一家人有一个去参加了相应的工作,那么得到的食物甚至能让4口人吃饱。
这些全解阵基层干部给出的工作机会对于此时的缅甸民众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因为此前这些普通民众在原政府时期,常常会挨饿。
上半年缅甸政府的通胀率根据经济调查组调查的数据,高达30%。
同时原政府的外汇储备枯竭,从国外买粮食也买不了多少。
所以大米的供应非常短缺,原政府对大米采取配给制。
而这种制度下,普通民众经常买不到能够一家饱腹的大米,而那些有权有势的却能将多余的大米拿到黑市上卖。
全解阵正是考虑到原政府在民生方面做得这么差劲,所以在军管期间尽量给民众一些优惠,以此来尽快获得民众的支持。
对于此后的经济和民生安排,全解阵在发动统一之战之前是做了很多准备的。
首先是动用外汇储备,从世界各地采购民生物资比如大米,面粉,食用油和众多的轻工产品。
大米,衣物这些大订单都给了中国,这让今年上半年国内的出口都上涨了1个百分点。
此时国内因为开始大规模的推进联产承包,乡村的粮食产量较前几年有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可能是因为此前过惯了苦日子,民众对大米的消耗量却没有增长太多,所以此时南方地区的粮库都快放不下。
原本如果没有全解阵的大米采购大订单,今年南方地区可能发生打白条收购稻谷的。
现在这些库存的稻谷被全解阵采购了很大一部分,这一方面给全解阵的民生工作降低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让国内南方地区的农民能按时拿到卖稻谷的钱。
而他们拿到卖稻谷的钱也会去采购一些轻工业品来改善生活,这就又间接的推动了国内的轻工业发展。
另外为了降低运输量,全解阵从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采购了大量的牛羊肉,在当地就地制作成牛羊肉罐头,通过四海航运运输到缅甸。
毕竟当肉类消耗得多了,大米的消耗量就能大大减少了,相同体积的牛羊肉的能量可是大米的好几倍。
民生工作在全体政工干部的努力下,让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平静了下来。
此时全解阵高层的注意力也从原本的军事方面转向了民政和经济建设方面。
于是在9月12号,全解阵召开了扩大会议。
除了5大首领和王建昆,还有60多名党政军方面的高级干部。
他们主要是行政方面的人员,负责教育,医疗卫生,基建工程,科学研究,社科研究等方面。
会议议程计划是进行3天,在这3天里,他们将商讨今后的政府架构,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因为今后是要领导整个缅甸甚至整个世界,所以从现在开始,他们的交流都按照普通人方式进行,脑机芯片和无线电交流只作为辅助,所有人都不能在未植入脑机芯片的人面前透露脑机芯片的相关信息。
其实在上半年,统一之战的准备阶段,5大首领和王建昆私下里已经讨论过好几次今后的组织架构问题。
李胜还是作为最高首领,另外其他4位各负责一块,王建昆的小舅岑勇负责管理组织的几大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几大公司。
其他的相关机构参考了欧美等国的,哪个适合就先用,后续在实践过程中再修改。
相关机构都商讨完成后,就是要解决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了。
1984年上半年,从各种公开渠道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此时缅甸的通货膨胀率超高,达到了惊人的30%以上。
另外外汇也少得惊人。
在占领了内比都后,从一些地方找到的外汇存量只有1千多万美元,这点钱也就够付几个月的利息,想买点进口的粮食来缓解食品供应压力都不行。
另外原政府的外债也非常的高,有2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