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众叛亲离
得知了孙权的计划,但是刘范依旧选择了配合,而且还加急了自己的攻伐速度。
没办法,有田泽这尊大佛镇着,他哪敢有其他心思。
哪怕被算计了,刘范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且孙权在这方面尺度把握的还算不错,踩在了刘范的心理预期之内。
孙权还派遣了诸葛瑾前来致歉,态度端正至极,并且言明了利害。
世界很大,没必要在小小的东南之地浪费时间,趁早结束东南的战事,才能有机会挤进下一场饕餮盛宴。
拖得久了,只怕入场的机会就难了。
孙权所言不无道理,更何况前来作为使者的还是诸葛瑾。
诸葛瑾的才华和为人自然不用多说,最关键的是诸葛瑾可是诸葛亮的哥哥!
随着诸葛亮执政东北以来声望与日剧增,几乎板上钉钉了是大齐第二代的核心人物,而且还是最重要的那个,没有之一。
仅是这一身份,就足够刘范把他供起来了。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面子还是要卖的。
虽说世家子弟各为其主,但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打断骨头可还连着筋呢,刘范等人心中怎么可能不顾及一二。
在一片称赞和谐之声中,这件事就这么轻飘飘的揭过了。
事后,刘范回过味来,不禁感慨。
“孙仲谋,当真非常人也!”
在外交、政治等方面,孙权的才能着实令人叹服。
哪怕被算计了,刘范对其也无法生出怨恨之情。
其实,刘范应该庆幸的是如今的局势。
否则的话,孙权绝对会吞下更多的利益,而且还能捏着鼻子让他认下这笔账。
历史上的孙权在容人之量和内斗上虽然令人鄙夷,但是在外交和政治方面是绝对的手腕高明。
看起来似乎是个墙头草,但是三国外交之中谁得到的益处最多毫无疑问是孙权。
大魏吴王之耻换来的是魏蜀死斗,吴国坐收渔利,始终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若不是军事能力太过拉胯,内斗再加上江东世家豪强的劣根性,吴国的得利恐怕会更大。
合肥城下十万兵,而且每每敌人内部空虚,多好的机会啊!还不止一次。
从这个角度而言,孙权和孙策虽然各自都有着独到的才能,但也都有着致命的缺陷,唯有互补,方能成事。
东南之事,就这样被孙权以小博大,稳定了下来。
田泽自然是欣喜不已。
这些人表现的越出色越好,都是“自己人”,发展的越好,对自己而言越有利。
而且大部分的发展成果都被自己这个“幕后黑手”给吞了。
中原诸侯对此却是心思各异。
孙策在欣喜之余却也颇为惆怅。
并非是因为孙权的出色而给予他危机感,而是因为东南之战的收益太大,麾下文武和扬州世家豪强已经越来越坐不住了。
在中原和田泽打架,有输无赢、胜也是败,而且毫无收益可言,完全是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