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挚友,先来说一下羊角哀和左伯桃的友谊,他们两个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舍命之,我们大家都在说八拜之交,大家都在用八拜之交来表达两个人之间友谊的深厚,那么羊角哀和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就是八拜之交的其中一个。】
“这个我知道,这两位可是生死之交啊。”
“这辈子有这样的挚友死而无憾啊!”
孔子正在教导学生,看到天幕便顺势说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左伯桃让食赠衣,羊角哀舍命相报,正是杀身成仁之典范。“
【后汉书引用《烈士传》“杨角哀、左伯桃二人为死友,欲仕于楚,道阻,遇雨雪不得行,饥寒,自度不俱生。伯桃谓角哀曰:“俱死之后,骸骨莫收,内手扪心,知不如子。生恐无益而弃子之能,我乐在树中。”角哀听之,伯桃入树中而死。楚元王爱角哀之贤,以上卿礼葬伯桃。角哀梦伯桃曰:“蒙子之恩而获厚葬,正苦荆将军冢相近。今月十五日,当大战以决胜负。”角哀至期日,陈兵马诣其冢,作三桐人,自杀,下而从之。”】
【这个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元王当时遍地求财,杨角哀和左伯桃都是有学问有抱负的人,他们两个就慕名前往楚国去求官任职,当时正逢冬天,天下大雪,他们的衣服很单薄,粮食也不够,左伯桃知道,如果说两个人继续一起同行的话,那就都会被冻死,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衣服和粮食留给羊角哀,让他自己独自前往楚国,羊角埃最开始不肯接受,左伯桃他就假装去附近寻找柴火,然后趁机钻到了一个树洞中,脱下衣服冻饿而死。
后来羊角哀到达楚国以后,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楚元王的赏识,被封为中大夫,楚元王知道了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以后,就用对待上卿的礼仪,厚葬了左伯桃,后来杨角哀在梦里梦到了左伯桃,左伯桃对他说,我承蒙你的恩情,我才得以被如此隆重的安葬,但是我现在苦恼的是什么,我的墓离荆轲将军的墓太近了,总是受到荆轲将军的鬼魂侵扰,所以说到了这个月的15号,我要和荆轲将军大战一场来一决胜负,杨角哀知道以后,他就在约定的那一天,来到了左柏桃的墓前,摆了三个桐木人当做兵马,然后自绝与左柏桃墓前下去一起帮助左伯桃对抗荆轲。】
“这俩人就一定要死吗?”
“冻饿而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左伯桃实乃真男人!”
“这坟离得太近也不好?儿子,以后你爹我没了,你就把我埋在刘大嘴巴旁边,我就不信了,活着骂不过他,死了我高低揍他一顿!”
男孩抿着嘴点点头,他知道这个刘大嘴巴一天天竟说些闲话,要不是怕周围的人报官,他爹早就打得刘大嘴巴吃不了饭了。
【从第一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八拜之交这个成语的含金量是非常非常高的。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婉平之交。】
“婉儿!是我们!婉平之交呢!”太平公主一脸兴奋。
上官婉儿一边整理事务一边回答“没错,能与公主一起上天幕是婉儿的荣幸。”
太平公主一把抱住上官婉儿“哎呀,你也太无趣了,一会再干嘛。”
【关于这两位的友情的史料记载实在是太少了,近乎于没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位既是盟友也是政敌,一个是武则天的巾帼宰相,一个是武则天认证的最像她的女儿。这两位年龄相仿,而且从小都在宫中长大,她们是有机会一起生活学习的,但是在政治动荡中,两位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由于实在是记载太少,我们只能从2013年出土的唐昭戎上官氏墓志中原文中记载,看到一些两位的互动,“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500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的离世感到十分的悲伤与痛苦,拿出了500匹绢,作为协助办理丧事的财物,还派遣使者前去祭奠,使者传来的话语言辞恳切,充满了哀伤与不舍,上官婉儿的墓也是葬在太平公主家族墓地的。】
太平公主撇撇嘴“怎的你我二人的事情这般少,后世人都快不信你我是好友了。”
上官婉儿笑道“那公主就与我多相处,让史官看看我们的情谊如何?”
二人心知肚明的不提墓志铭的事情,对上官婉儿来说,她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但她不想要公主难过。仿佛二人不提,这一天就不会到来。
【在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中,也有非常动人的一段话“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莹,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你的死就像潇湘之水,仿佛断绝了一样不再流淌,宛委山好像也倾塌了下来,圆润光泽的珍珠沉入水底,价值连城的美玉也破碎了,刚刚张望了墓地旁边的松树和槚树,静静去聆听坟莹周围的声音,我希望千年万年之后,世界上还会有人像我一样,能够永远的记得你的美好,能够了解歌颂你璀璨的人生。】
刚才还不想公主难过的上官婉儿这下却红了眼眶“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她何德何能配得上公主这般呢?她不求千万年之后有人记住她,她只希望完成自己的毕生所求,以及和殿下一起守护这天下。
(从历史背景看,上官婉儿曾被视为韦后一党。当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试图效仿武则天掌权,而上官婉儿作为宫中重要人物,与韦后集团来往密切,这与想要维护李唐正统争夺权力的太平公主立场相悖,自然容易被史书视为政敌关系。
另外,也有传说称上官婉儿的情人崔湜被太平公主抢走上官婉儿一气之下投到韦皇后那里,加剧了两人的敌对态势。不过,2013年出土的唐昭戎上官氏墓志中却揭示了两人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说一下元稹和白居易元白之交,两人相识在贞元十九年,当时白居易31岁,元稹24岁,还是有一定的年龄差距的,他们当时一起被授予秘书省教书郎的官职,教书郎的职责一般就是来修正典籍,订正错误的。
两个人一见面就是一见如故,他们的政治理想,他们的文学追求都是相似的,白居易在806年写下《赠元稹》,后来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他的母亲病逝了,白居易他在家守丧了,他的生活比较拮据,元稹当时也不是很宽裕,但仍然是寄了三次钱给白居易,总数高达20万钱,白居易心里边感动的要命,就写下了《寄元九》,元九就是元稹元稹自微之嘛,在家里边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