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人间何事不可为?(1 / 2)

魔门创立数千年,与当今存世的所有宗门、世家都有血仇,而其中,与魔门仇怨最深的、无可置疑当属公孙世家。

大唐盛世时,魔门中兴圣主伽蓝以知秋逆斩逍遥的传奇之战,伽蓝斩的便是公孙世家当时的老祖。

伽蓝踩着公孙世家老祖的鲜血一战成名,带给了一直以黄帝公孙轩辕血裔自豪的公孙世家无尽耻辱。

而蒙受着十二年的耻辱后,公孙世家绝代天骄、曾与伽蓝齐名的“道门剑绝”公孙佳人用手中剑刺穿了圣主伽蓝的心脏。

于是,公孙世家以仇敌的鲜血洗清了耻辱,重振了无上威名,同时迎来了魔门最为决绝惨烈的围攻复仇。

魔门不计代价、不惜生死,围攻公孙世家整整两年,双方英豪死伤无数。

这场血雨之战最后的结果是:当时公认的逍遥境第一人公孙佳人被魔门三位逍遥圣者围杀,公孙佳人败亡,魔门半残,而公孙世家几近被灭门。

魔门与公孙世家皆有余恨余怨难消。

因此,自唐李隆基后,魔门与公孙世家互为生死仇敌,子弟门徒相逢于道左则必相争相杀,累世遗恨,不死不休。

这种状况,直到魔门成为“隐山”,走入光明之中,才得以缓解。

公孙世家之外,魔门仇怨第二深的宗门便是青城山。

道魔同源而异途,因此尤为互相憎恶。

武当山始创之前,道门一直以来的三大柱石便是公孙世家、青城山和天师府。

道门化用道家思想,道家根源上溯老子、黄帝,所以“黄老之学”是神州道门之渊源起处。

公孙世家作为黄帝后裔,以《黄帝真经》为修行根本,代代存续,是支持道门的核心传承世家之一,其家族子弟大多是道门授篆弟子或居家修士。

天师府是道教教主张道陵亲裔传承,自是道门梁柱。

然而公孙世家和天师府实都是亲裔世家,因此,长久以来,武当未后起之时,青城山一直都是道门众真聚集、宏道、精修、议事、决论的中枢之地。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青城山结茅传道,且青城山是太上老君的道场,是神州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是道教中的至高神灵,被认为是先于天地的存在。

青城第一峰——彭祖峰绝顶上,便矗立着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阁。

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太上道祖。

《混元皇帝圣纪》中说:“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也。”

太上老君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种之帝君”。

太上老君,于道门传续而言,至高无上。

青城山,于道门现世而言,亦为魁首。

道门对魔门的历次声讨、谋算、斩首、围剿等,几乎都是在青城山发起的,同时也是青城山每次安排组织道门一应高手、门徒对魔门攻击。

青城山,某种意义上不是一个宗门,而是道门精英的人才中心和中枢圣地。

理所当然的,青城山聚集了魔门最广大的怨怒与仇恨。

……

人的心中有两样东西,无论你有多么强大伟岸的力量,都无法去更易变换。

这便是爱与仇恨。

爱可以因死亡而终结,仇恨却会代代相传,并且变得越加可怕。

无论称谓如何变化,隐山就是魔门,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作为魔门当代圣女,纳兰明月很想杀一杀何不为,却不只是因为何不为是青城山的长老。

而是因为,何不为是隐山的叛徒。

能成就知秋境的存在,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每一个知秋境,年轻时都是当代数一数二的绝代人物。

每一个知秋境,都是强者中的强者。

而纳兰明月想“试试杀一杀”的何不为,也不是知秋境中的弱者。

正好相反,何不为,即使在知秋境中,也是公认的强大。

何不为是一个很传奇的人。

他出身于儒门世家,原名何有为,字行之,从小修行的是儒家经义与儒门法术。

其人聪慧过人,尤擅诗词音律,俊赏风流,二十岁时被列为“儒门七公子”之一。

然二十五岁时,家门罹难,父母、弟弟和妹妹皆遭仇家杀害,仅何有为于恩师座下研习,得以幸免。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何有为彻底变了。

他将所有诗词歌赋的书籍付之一炬,琴瑟琵琶尽数砸毁。

曾经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如今眼中只剩下仇恨的火焰。

“诗词歌赋有何用?能为我家人报仇吗?”

何有为对前来劝慰的同门冷笑道,“从今往后,我只修杀伐之术!”

御气境初期的何有为开始疯狂修炼儒门中最为刚猛的“浩然正气诀”。

这门功法讲究“养吾浩然之气”,本应循序渐进,但他却不顾经脉受损的危险,日夜苦修。

白天,他挥舞长剑,将满腔仇恨倾注在每一招每一式中;夜晚,他打坐调息,任凭真气在体内横冲直撞。

他之前抚琴弄墨的双手因练剑而布满老茧,俊美的脸庞也因仇恨和焦虑而逐渐苍老。

何有为痴恨成狂,连恩师许配给他的掌上爱女也经常冷落,一门心思埋头苦修儒门杀伐之术。

他之前懈怠的修为开始勇猛精进,然而始终苦寻仇人线索而不得。

十年后,明道上境的何有为于愁绝恨绝处剃度出家,遁入空门,拜入佛门金刚(金刚即佛门“知秋境”)座下,得号“不为和尚”。

又三年,“不为和尚”脱下僧袍,留下一封书信,飘然离去。

信中只有寥寥数字:“有为皆空,不为亦空。既皆为空,有何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