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康熙荣妃 > 第347章 风起云涌(十八)

第347章 风起云涌(十八)(2 / 2)

阿鲁玳跟富察氏也算熟识了,如今成了自己人,自然不介意多跟她们说说,毕竟兄长都已经那么拜托自己了,当妹妹也不能言而无信不是于是她从慈宁宫开始讲起,东西十二宫的主位娘娘,以及膝下有子嗣的贵人都大致说了一遍,听得两位福晋眼中异彩连连。

虽然教养嬷嬷也会跟她们说这些,但是身为奴才终究不敢太过议论主子,顶多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性情特点,为人处事,还有各宫之间的关系等等就两眼一抹黑了,如今在阿鲁玳口中娓娓道来,紫禁城似乎撤去了那一层神秘的面纱,展露了底下的真容。

宜敏回到正殿,看过两个醒来的小儿子,见他们已经吃完奶,这会乖乖地在榻上玩,这才松了口气,大概是因为一胎双生的缘故,两个孩子不像前头的兄姐那般壮实,精心养了几个月才白胖起来,只是脾气都不小,而且一旦哭闹就是双重奏,惹得她头疼不已。

看过儿子后,宜敏来到外间的花厅,拿起放在炕桌上的账册继续翻看起来,内务府每个月都要将收支情况汇总一次向她呈报,这种查账的事情她必须亲自过目一遍,内务府那些人精这些年账目做得越来越谨慎,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糊弄过去,她可不敢完全放权给底下的人去做。

这些年国库还算丰盈,康熙的私库也很充裕,所以宫里头用度并不曾如前世一般削减,甚至还更好一些,自然也给了那些奴才更多钻空子的余地,但是她知道过不了多久准噶尔叛乱即将到来,一旦开战立刻就是花钱如流水,她可不想到时候才想办法开源节流。

作为实权在握的正宫皇后,康熙很多事情都不会瞒着宜敏,甚至有些不好在明面上下达的命令,都会通过宜敏与命妇之间的交往来达成目的,使得康熙这些年不需要过多地使用强硬手段,倒也博得了一个仁君的名头。

如果说过去的宜敏是宠妃,如今的她却已经跳出樊笼,成为康熙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自从正式册立皇后,宜敏开始接手皇后的权力之后,不仅仅是坐镇后宫,平衡各方势力,她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将皇后这个位置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带给康熙许多意想不到惊喜,自然也乐意偶尔与她讨论一些重大决策。

不过宜敏向来不会干涉康熙所做的决定,除非是一些被上辈子证明过的昏招,例如让朝廷官员向国库借银子这件事。原本康熙这个决定是好意,打算给那个中下层官员一些补贴,尤其是清廉的官员不至于清贫度日,但是最终却是事与愿违,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因为那些真正清廉的官员基本很少向国库伸手,反而是那些世家大族和皇室宗亲肆无忌惮,自从开了借银的口子,几乎把国库的银子当成自家的,随意取用,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等国家真正需要银子的时候,却发现国库空空如也,只剩下户部的一堆借条。

宜敏上辈子虽然困居后宫,但是好歹有个成年儿子在朝,自然知道康熙后期朝廷有多么糜烂,财政有多么的窘迫,康熙三下江南居然还要曹家掏银子垫付,以至于不得不给曹家越来越多的特权和荣宠,最后甚至成了江南的土皇帝。

她更知道后来为了追讨欠款,朝廷有多么的丢尽颜面,康熙不得不推出老四当炮灰,拼着名声尽毁,得罪无数权贵之后,才让国家财政不至于崩溃。真正应了那句“欠钱的人才是大爷”,债主反倒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当真叫人恨的牙痒痒。

所以当康熙仗着国库充裕,打算发善心开放借银的时候,宜敏只问他到底打算把银子给谁康熙理所当然地说京城居大不易,有些官员连住处都是租用的,光靠俸禄无法维持生计,反正国库充裕,打算支助一些。

宜敏面对他的得意洋洋,并未直接反对,而是先赞叹了他对官员的仁德,只是忧虑在朝官员这么多,万一都去借怕是金山银山也不够挖的,建议他召见户部尚书,具体了解一下国库可以匀出多少钱财用于借贷,在让吏部统计一下在京城没有府邸的官员究竟几何,然后再做决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户部尚书是个真正为国守财的好官,在得到宜敏透露的消息后,差点没气得当场暴毙,他辛辛苦苦呕心沥血,好不容易才让国库有那么点盈余,还打算来年用这些钱大干一场,结果皇上居然打算当个败家子,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提前做好准备的户部尚书在得到召见后,面无表情地对着康熙背诵了一个时辰的明年国库预支计划,然后咬牙切齿地表示国库不但没钱出借,反而还要开源节流才能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若是皇上真的怜惜那些官员生计艰难,不妨开私库赏赐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