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让杨坚刺激刺激(1 / 2)

……

【大业九年正月,平原郡爆发起义,规模数千人。】

【大业九年正月,灵武郡爆发起义,规模数千人。】

【大业九年二月,济北郡爆发起义,规模数万人。】

【大业九年三月,济阴郡爆发起义,规模数万人。】

【大业九年三月,北海郡爆发起义,规模三万人。】

……

【大业十三年正月,鲁郡爆发起义,规模数万人。】

【大业十三年正月,宏华郡爆发起义,规模数万人。】

……

【大业十三年三月,庐江郡爆发起义,规模数十万人。】

【大业十三年十二月,桂阳郡爆发起义,规模数万人。】

天幕之上,倏然接连浮现一长串几乎让人目不暇接的文字。

每配合一行文字的浮现,就会闪过一幅起义军揭竿而起的画面。

从大业九年,无向辽东向死歌的爆发。

直到大业十三年底。

几乎每个月,或同月接连爆发,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农民大起义。

规模从数万人到数十万人不等。

有些形成了气候,各地称王。

有些胎死腹中,在半道无声无息销声匿迹。

根据统计,期间农民起义军共计一百三四十支,参加起义军的总人数在四五百万人以上。

几乎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是一场空前之浩大的农民大起义,是整个华夏历史也极为罕有的浩荡场面。

与此同时,隋炀帝杨广在干什么呢?

在跟高句丽死磕。

大业九年的第二次征讨,隋炀帝其还没来及打就输了,结束的非常之快。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礼部尚书杨玄感,造反了。

杨玄感此人,是杨素的嫡长子。

孩子打小不太聪明,以至于逢人就要惊奇一句此子痴呆否?

杨素自回回都要跟人辩解,“我儿子才不是痴呆。”

甭管别人信不信,至少他自己是信了。

杨玄感长大以后跟在杨广身边,也时时卖痴,杨广实在不算忌惮他。

所以杨广是怎么也没想到,杨玄感居然敢造反的。

杨广这边刚带人抵达辽东,杨玄感就直接揭竿而起。

短时间内兵马迅速膨胀到数十万人,剑锋直指洛阳。

杨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跳脚暴怒的折返回京。

幸运的是,杨玄感这人确实脑子可能有点问题,水平比较堪忧,打了洛阳城四五十天都没打下来。

墨迹到杨广带着大军从辽东赶回来,打包把他给收拾了。

弹幕见状都忍不住默默吐槽了。

【他爹多余解释,我看这傻子就是脑子有点问题吧,这么大好的局面都拿不下……】

【洛阳城到底是什么铜墙铁壁?!尼玛打这么久都打不下来!】

【就这水平还敢造反,你这不纯纯给杨广送菜呢么!!】

【我算是知道为啥杨广总是有那么膨胀的自信了,合着都是对比出来的啊!!】

【那要不呢,杨广打个区区陈朝,都已经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这龙椅他屁股坐的还是太踏实了,要不然敢这么折腾呢?!有没有人治治他啊!!】

【李二:马上了,马上就来了(招手)】

【哈哈哈哈天空一声巨响,李二闪亮登场是吧哈哈哈哈!】

【不过李二崛起那会儿杨广已经嘎了吧,这没有正面收拾他,还是让人如鲠在喉啊!!(愤怒黄豆)】

【这边申请让弹幕加入穿越者大军了!!】

【不是兄弟们,隋末你们真敢穿啊?一穿一个不吱声(微笑)】

【怕什么,直接去抱李二大腿!!】

天幕前。

李世民瞧着弹幕,略略有点黑线。

他抱着臂哼哼了一声。

“朕可不是什么人都要的,必须得是有本领的大才!大才才行!!

长孙无忌却持相反意见,一脸意味深长的说。

“陛下,您这就着相了,这些弹幕后世子孙,以臣看,旁的才能不知道,但各个在嘴巴功夫上都能跟魏征较高下呢。”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黑,有点惊恐。

“那更不行了!!一个魏征已经很够朕受的了,这么多魏征,朕还不如去死了算了!!”

一想想这日子都压根没法过好么?!!

李二陛下打了个寒战,搓了搓胳膊。

隋文帝年间。

尽管有些艰难,但杨坚还是努力保持着微笑。

他害怕表情一动,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杨素在一旁看到自己儿子造反,惊恐的瞪了瞪眼睛,手跟着直哆嗦。

他扑通一下跪下,嘶哑着嗓音。

“陛、陛下,臣有罪……”

杨坚维持微笑,“爱卿何罪之有?”

杨素左右踌躇,结结巴巴。

“臣教子不力,儿子居然敢、敢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请陛下责罚!!”

杨坚却摇了摇头,又笑了一下。

“朕问你,莫说是你儿子,若是你在那个位置,是否会选择造反呢?”

杨素当即就要答绝对不会。

然而在对上杨坚深邃的目光后,却有些哑然了。

杨坚却并没有生气,只是很平和的道。

“无妨,若是朕,朕也要造反的。”

……

天幕画面徐徐转过。

二征失败之后。

面临着自家礼部尚书都造反的局面,是个皇帝应该都知道该先收拾各地叛乱的局面再谈其他了。

但杨广要么是杨广呢。

他歇了半年不到,在次年就再次征兵攻向高句丽。

【大业十年,即公元614年。】

【杨广兴兵六十万,三征高句丽。】

东都洛阳对杨广来说修了跟没修也没什么区别。

自打登基以来,他就是掰着手指头算,压根也没在洛阳待几天。

洛阳城的龙椅上好像跟有钉子一样,他坐着总归是烫屁股。

四方民反,兵卒哪里还来的士气去打外敌?

没走到地方,士兵逃亡的已经数不胜数了。

这回,高句丽等杨广刚来,不等他打,就直接高调投降了。

高句丽王这来回折腾几次,也看明白杨广了。

想赢就让你赢好了,早说嘛。

但高句丽实际上也不再怕如今病恹恹没什么士气的隋军,只是不想再跟隋没完没了的耗下去罢了。

嘴上说投降,但朝贡是拒绝的,占你的领土是不给的。

就是一个纯纯名义上的胜利。

杨广不可能不懂,但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面子上——他赢了。

所以他高调受降,还筑‘京观’以示威望。

然后向天下洋洋得意的发出昭告——看啊,朕赢了!!

天下已经不在乎了。

……

血红色的巨龙发出的悲怆的鸣叫,呜咽着盘旋不休。

天幕上,是狼烟滚滚,四面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