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纯净的DNA溶液后,张凯将其转移至PCR扩增仪中。他仔细设定好扩增程序,仪器开始高速运转。在热循环的作用下,DNA片段以指数级速度复制,原本微量的DNA迅速扩增到足够检测的量。扩增完成后,张凯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将扩增后的DNA片段按照长度进行分离。他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电泳图谱,上面每一个峰都代表着特定长度的DNA片段,这些片段的组合构成了死者独特的DNA指纹图谱。
与此同时,现勘刑警杨林和杨森在堆满文件与数据的办公室里,全力梳理失踪人口信息。他们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各类失踪人员档案,每一份档案都包含了详细的个人信息,从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到外貌特征、失踪时间与地点,应有尽有。
杨林和杨森首先将搜索范围锁定在近三个月内失踪的女性群体。他们将死者的各项已知特征,如年龄推测范围、身高、初步判断的外貌特点等,输入到失踪人口信息检索系统中。系统迅速筛选出数十条可能匹配的记录,二人开始逐一排查。
他们仔细查看每一位失踪女性的照片,对比面部轮廓、发型、五官特征,哪怕是最细微的差别也不放过。对于一些外貌特征较为相似的人员,他们进一步查阅失踪前的生活轨迹、社交关系,试图寻找与死者身上线索的关联。例如,死者身上衣物的材质与款式、现场发现的可疑粉末或碎布,都成为他们比对的关键依据。
当筛选出部分疑似人员后,杨林和杨森与这些失踪人员的家属取得联系。他们耐心地向家属解释案件情况,收集失踪人员生前使用过的牙刷、梳子等可能残留DNA的物品。收到这些物品后,他们第一时间送往实验室,与死者的DNA进行比对。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实验室的比对结果陆续出炉,却没有一份与死者的DNA完全匹配。
陆川召集众人开会:“虽然目前还未确认死者身份,但我们掌握的线索越来越多。大家再仔细复盘,一定能找到突破口。”张凯表示会对DNA样本进行二次检测,优化检测流程,确保结果无误。杨林和杨森也决定再次扩大失踪人口排查范围,深入挖掘每一个可能的线索,必须确认死者的真实身份。
张凯重新进行了DNA检验,议案没有线索。
结果,在在显微镜分析尸体碎块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独特的食材纤维,其中有细长且纹理特殊的海带丝,这种海带并非普通品种,而是来自海州市周边一个特定海域养殖的深海海带,因其口感爽脆、营养丰富,在当地几家高档海鲜餐厅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