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伏兵(2 / 2)

“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玄德刘使君乃当人人杰,皇室贵胄。

老夫愿启病告怜,让位于玄德,以玄德之才,可报徐州安宁!”

刘备闻言登时大惊,起身忙摆手拒绝道:“陶公,万万不可!刘备何德何能代替陶公,安境报民?此事万万不可!莫要再提才是。”

陶谦闻言呵呵一笑:“有何不可?玄德才高望重,为我徐州百姓出兵征讨曹贼,足见此心宽仁,定能保我徐州百姓安居乐业。”

此时,议事厅内的其他人也纷纷上前劝刘备接过陶谦肩上的担子。同时也免不了对着刘备一顿夸赞,话里话外都是对刘备的认可和期许。

“今汉室衰微,朝纲霍乱,诸侯并起,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徐州境内富庶繁华,户口百万,玄德若是以此为根基,必能腾飞于世,立下不世之功!”

说话之人是陶谦手下的谋士糜竺。

若是他人被这般劝,早就飘飘然接下担子,但刘备还是摇头,不肯答应:“公之言,某亦知晓。只是陶公身体无恙,徐州仍一片乐土,备如何能为一己私心,坏徐州百姓安宁?此事万万不可。”

陈登来到刘备身旁,劝说道:“玄德何故推辞?陶公如今身体多病,久未处理公务,急需使君这样的人才接替,且若以此为根基,逐鹿中原更是稳妥,何故再三推辞?”

“某不敢当。”刘备正色说道:“袁绍四世三公,名满天下,陶公不若将徐州托付给袁绍,或可保全徐州百姓。”

“此言差矣。”一旁的孔融出声道:“袁绍不过有名无实,实则冢中枯骨,不堪重任。玄德乃天命所归,大汉栋梁,切莫推辞!”

一旁旁听许久的关羽、张飞两人也按捺不住,上前劝道:“大哥,陶公一番好意,你又何必苦苦推辞?不若答应陶公,也是全了陶公之意愿,为徐州百姓着想。”

“是啊,大哥。又不是你逼迫陶公退位,这是陶公自己做出的决定,陶公这般看好你,你就从了他吧!”

可不管旁人如何劝说,刘备都只是摇头拒绝:“吾若接替陶公,天下人将如何看我这不仁不义之举?此事你知我知,切不可再外传,今日之事便到此为止,日后不得再提。”

再三劝解,刘备都岿然不动,就是不肯接下徐州担子。

陶谦等人见刘备如此表态,只得作罢,此事便不了了之。

……

且说曹操、赵寅等人连夜回到青州,于青州郊外的一处空地安营扎寨,商量夺回失地的计划。

“吾料吕布有勇无谋,吾等可直入濮阳,大败其军。”

主帅营帐中,曹操如是说道。

营帐中的谋士各自思索许久,久未出声。吕布虽有勇无谋,但泰山易守难攻,若是直逼濮阳正面对抗,怕是要久攻数日才得险胜,风险太大且变数太多,不是上上策。

又有其他谋士提出策略,但众人分析一波,皆摇头表示不妥,一时间又一筹莫展了起来。

郭嘉等人愁眉苦脸,又几次提出策略,却马上被另外几人寻出破绽,定为下下策,抛开不谈。

一时间,营帐内落针可闻。

曹操面露苦色,“当真拿这三姓家奴无计可施?”

众人面红耳赤,却也暂时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赵寅心中思虑万千,心中推演半晌,有了计谋。

思及此,赵寅上前谏言道。

“主公,吾有一计,可破吕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