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成化五年5(2 / 2)

有人说,崇祯亡国,实属可怜,若是将其放在神宗之前,大明一定不会有那个结局,可历史不会假设,即便神宗是崇祯的性格,他就能保证比自己的爷爷做的好吗?

不会的。

那么大的一个国家需要能臣与皇帝配合治理。

可皇帝找不到能臣吗?

每个皇帝的时期都有能臣,正德时期的王阳明,那可是大boos级别的,嘉靖时期的高拱,徐阶……,神宗时期的张居正,崇祯时期的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

能人名臣辈出,但皇帝却无识人之名,外行指挥内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明末时期的朱家皇帝素质不行。

是老朱家的性格缺陷吗,不,不是,是对于皇帝的培养。

在洪武皇帝时期,老早的立下了太子朱标,让其监国辅政,早早的锻炼其能力与对国家的掌控,不至于剑走偏锋的与大臣们争权,而到了永乐皇帝时期,朱高炽,朱瞻基,一个太子,一个太孙早就定好了。

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多大问题。

可自从朱见深的老爹开始,明朝皇帝的素质就下了一个台阶。

不是说变笨了,而是自我的一种拘束松懈,对国家的权威与掌控力不够。

所以朱见深就想着自己在改变弊政的时候,也为大明立下一个储君的制度,早早立太子,早早接触国政,才能早一些知道太子是否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若真的是朽木不可雕也,那就早早的换了,不能留下来遗害历史上的最有一个汉人大一统帝国。

当然,在这个时代,礼法的制度,再加上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制约,皇帝想要废除太子时是很难的。

但只要朱见深成为朱棣,朱元璋那样有作为的皇帝,这一切都是可操控的。

有能力你上,没能力你下来,皇帝的嫡长子有优先继承权,若是你不争气,这个优先继承权就会被取缔……

当然,朱见深也知道若是自己这么做了,那么会给大明皇室留下隐患,但世界很残酷,你不变得强大,便有更强大的人将你拉下马来,导致整个民族都因为皇帝的无能,而面对腥风血雨,沉沦下去。

“陛下,陛下,英国公府马上就要到了,陛下不要睡着了。”住在车架前的张保探进头说道。

朱见深白了他一眼说道:“朕又是两三岁的孩子,说睡就能睡着。“

“是,陛下。”

朱见深那么迫切的想要见到张辅,是想听一下张辅对大明朝堂各项制度的见解,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军事方面。

大明洪武年间的户籍制度,在初期的时候,确实实用,可到了后期,也成了拖累,军户没有战斗力,导致军队也没有战斗力,长期的户籍制度,压抑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

朱见深亲政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拿户籍制度开刀。

张辅是大明的常青树,对于这些事情了解也多,自己只要看了一眼张辅,与他聊聊,便能有更丰富的见解。

张辅25岁的时候,便随父从军,从帝国一隅向整个大明中枢发起了挑战。

26岁,父亲张玉被阵亡,代替父亲指挥大军南征北战。

28岁,攻入南京,成为了靖难之役的四大功勋,受封英国公。

30岁,朱能,邱福等名将离世,让张辅成为了大明第一战将,那一年他刚三十岁。

32岁,南征灭国,收复沦陷已四百余年的国土交趾。

40岁,三次南征,灭亡了南越交趾的四个伪政权,让交趾人闻风色变,但却因为国家大策的影响,让交趾再一次的离开了大明的怀抱。

南越史书记载,輔所至多行殺戮,或積尸爲山,或抽腸繫樹,或煎肉取?,或炮烙爲戲,至有剖胎為二馘以應令者。諸京路以次受降。其遣民尽掠為奴婢,及轉賣去而四散者矣。

48岁,跟随朱棣北伐,率军深入漠北追击蒙古大军,大胜而归。.

51岁,帮助宣宗皇帝平定朱高煦的叛乱,

按照原先的历史,这个戎马一生,功绩无数的大明战神,会在七十五岁的时候,死在土木堡乱军之中。

朱见深的一言一语,改变了张辅的命运,也为其保留了晚年的一些尊严。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