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左丰故意卖了个关子,却没有说下去。
“听说你可是个商户出身,按照大汉律法,这经商者可是不能入仕为官的,子真先生不会不知道吧?”
听到这里,韩涛的心里微微一沉,对方这番话显然是有刻意打压自己的意思。
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只是平静地回应着:“韩涛身为大汉子民,国家有难自当挺身而出,我兴兵讨贼,只为报效朝廷,并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入仕。”
“嗯,年纪轻轻就懂得报效国家,不计回报,这份胸襟倒是值得赞赏。”
“几位中常侍听说了你的事情,也是非常不忍心,埋没子真这样一位青年才俊,所以才特意交代咱家,转告与你。”
“他们将会和颍川韩氏打个招呼,从此之后,子真就不光是山阳韩氏,亦是颍川韩氏的子弟,日后入朝为官,您也会更有台面。”左丰做出一副体恤的样子继续地说着。
这颍川韩氏本来也是东汉末年很有名望的士族,出过很多名仕。
只不过近些年有所衰落,名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这次去募资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找他们。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能够搭上他们的关系,对将来韩涛入仕为官,肯定还是大有助益。
韩涛听到这里,已经听出了大概,这一切其实都是几个中常侍计划好的内容:
首先故意不在这次封赏中提到韩涛,让他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然后再让黄门告诉他,因为商户的身份无法入仕,进一步的打压,甚至让韩涛产生绝望感。
等到韩涛感到自己彻底没有希望的时候,却又故意抛出一个橄榄枝,让他看到希望。
这个时候他必定会对十常侍感恩戴德,有求必应。
而让他去效命做事,应该才是十常侍真正的目的。
想到这里,韩涛赶忙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回应着:“草民多谢几位中常侍的抬举了。以后自当尽心竭力继续为朝廷效命。”
“光为朝廷效命就完了?你也不想想,就你提出了那个圈地造城,开采矿产,铸造武器和防具,然后发展贸易的计划,皇上怎么能顺利恩准?还不是几位中常侍替你说好话的结果?”
“几位中常侍这么辛苦,你就没点表示?!”左丰见韩涛有点“不开窍”,很不高兴地翻着白眼,直白了说着他。
“是,是,公公说得是,自然是要表示,草民无知,还需要公公多多提点才是。”韩涛赶忙回应着。
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他们肯定是看中了自己圈地造城计划中的利润,想要从里面分一杯羹。
他知道此事不可避免,就只能等着面前的左丰开出条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