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州。
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让赵恒非常生气。然而,讨伐高丽的话还没说出口,便被当朝重臣和言官们,联手给堵了回去。
原因很简单,第一,隋因征高句丽而亡国,大宋不能步大隋覆辙。
第二,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两代连续征讨,耗费无度,最后才终于灭掉了高句丽。但是,大唐却没从征战中得到一寸土地。
很快,大唐就将兵马撤了回来,只能对当地土著封王遥制。而所谓遥制,也停留在口头上的,就像前一阵子大宋跟高丽之间的关系差不多。
第三,则有些说不出口了。大宋名义上,跟高丽接壤。但实际上,燕云十六州却尽被辽国占据。大宋想要讨伐高丽,要么直接跨海,要么,先从辽国手里拿回蓟州和辽东!
“走海路倒是一个办法!”想到去年放弃讨伐高丽的缘由,赵恒偷偷咬了咬牙,在心中小声嘀咕。
眼下虽然禁军已经大量装备了火雷弹等神兵利器,具体战斗力提高多少,赵恒心里头却没个准数。
所以,北伐收回烟云十六州这个茬,他肯定不会提出来。但是,如果能派少量兵马,乘坐战船去高丽走一遭,拿后者当块试剑石,却是个不错的主意。
关键是两家隔着大海,即便宋军打输了,高丽也不可能立刻渡海打到登州和莱州。朝廷也可以从容调遣兵马,避免事态不可收拾。
……
“官家,以臣愚见,丁谓和韩青两人,虽然赤心为国,做事却过于莽撞。”正信马由缰地想着,耳畔却忽然传来了四品谏议大夫李隆的声音。“即便严、杨两家,的确有子侄辈鱼肉百姓,也应该先查清楚,是树大出了枯枝,还是这两家从根子上已经烂掉了。再上报朝廷做最后定夺,而不该擅自处置。”
“嗯?你说什么?”赵恒只听了个大概,皱起眉头,低声询问。
李隆是言官领袖,在清流之中声望显赫,早年又曾经入宫辅导过他读书。所以,此人的出列进谏,赵恒即便是装,也得装出几分重视。
“官家,臣以为,丁谓和韩青两人,做事莽撞,辜负了官家的信任!”李隆早就看出赵恒心不在焉,清了清嗓子,高声重复。
“李大夫这是何等话来?”翰林学士、知制诰梁颢,立刻从座位上起身,皱着眉头高声反驳,“丁谓和韩青,一个是京东东路转运使,一个是提点刑狱公事兼控鹤署判官,处置为非作歹的豪强,如何还需要上报朝廷?若是地方官员,全都如你说的那样,凡事都上本请求官家做主,官家又怎么可能处置得过来?”
翰林学士没有什么实权,却是如假包换的正三品。刚好抵消了李隆凭借正四品谏议大夫,给王曙等少壮派制造的威压。
再看李隆,却轻轻摆了摆手,不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