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在香港订购的4艘内河新兵舰也已经到位,他分别将它们命名为江大、江清、江巩、江固,寓意“大清巩固”。为了增强士兵的实战能力,李准又在香港购置了一艘被搁浅废弃的英国邮船,并将其改造成运输练兵船。此船排水量50吨,长150多米,设备完整,可容纳上千士兵,并改名为“广海”。李准规定所有水师学员都必须在此船练习,合格后才能分配到各船上担任三等水手以上的工作职位。
水师学堂由丹麦教官训练的80名电报员,经过为期半年的强化培训后,也分期分批分配到内河外海电台。这些电台分布在北江西江交汇的三会县马口港、东江入海口的东莞委威远炮台、香山县前三、外省徐闻、琼州等地,保证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有事都可以第一时间相互通报,这在当时的清政府军队通讯中是最先进的。
在李准的严格督促下,广东水师的训练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学员们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应对任何挑战。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外国列强对广东水师不敢小看,对李准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话说,美国海军远渡重洋,自太平洋西岸浩浩荡荡而来。原本心怀叵测,企图趁乱打劫,从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捞取好处。谁料想,那领头的日本人却临阵退缩,灰溜溜地开溜了。不过,美国人倒也机灵,迅速改变策略,转而申中国海军,美其名曰相互交流。彼时,美国海军在明面上尚未跻身世界顶尖行列,故而姿态相对谦逊低调,可即便如此,其整体实力相较于清朝海军,依旧是强大许多。
北洋水师与南洋水师合并之后,理论上成为清朝海军的主体力量。然而,历经风雨沧桑,北洋水师如今已名存实亡,自北洋水师衰败之后,清朝实际上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海军力量。美国人对此心知肚明,此番前来,多少存了些想要看看清朝海军笑话的心思,而清朝方面又何尝不知自身的处境呢?
于是,清朝政府经过一番商议,决定邀请美国海军在福建靠港停泊,并派遣海军司令萨镇冰出面接待。可这萨镇冰,虽名为南洋北洋合并后的海军司令,实则手下并无成建制的完整军队,仿若一位光杆司令,空有头衔却无实权。无奈之下,他只得传令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总领接待事宜,大大小小一切事务皆由其统筹经办。
李准接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即率领林国祥、吴敬荣、王雪岑等一众海军将领,乘坐伏波号火速赶赴福建厦门。林国祥年逾古稀,胡须花白且修长,一头银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可身体却依旧硬朗健壮,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吴敬荣正值壮年,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浑身散发着一股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这二人皆有海外经历,分别在英国与美国待过相当长的时间,故而英语极为流利。尤其是吴敬荣,十岁时便以童子军身份留学美国,对美国海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内心深处甚至对其有着一份特殊的崇拜之情。相较之下,李准与王仁棠则是土生土长的清朝人,未曾有过留洋英美之经历,英语水平与林、吴二人相比,着实有着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