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耽美 > 千里姻缘一信牵 > 第363章 下乡考察

第363章 下乡考察(1 / 2)

抵达镇政府办公室时,几位镇长都在。他们瞧见我又带着阿依古丽前来,态度十分客气:“莫镇长,您来啦!不知今日有何安排?”我们落坐后,我轻声说道:“我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咱们镇棉农的数量、棉花产量以及销量情况。”

常务副镇长听后,爽快应道:“这事儿简单!我让人把报表汇总好给您送过来就行。”我摆了摆手,解释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我这次来,主要是想深入了解咱们镇的实际情况。这样吧,你派个对这方面熟悉的人,带我去具体的村子做实地考察。只有掌握真实数据,我下一步才有新的规划。”常务副镇长思索片刻,点头道:“行,那就让办公室主任陪您走一趟。”说着,便朝李国立使了个眼色。

李国立是达拉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副科级干部。这个三十出头的西北汉子,身形高大粗犷,岁月已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他快步走到跟前,略带歉意地说:“莫镇长,实在不好意思,前几天您来的时候,我刚好去县里了,没能见着您。您要去哪儿考察,我给您带路!”我应道:“那行,咱们先去棉花种植最多的村子。”随后,我们便驱车前往木拉提杰村。

村子离镇上有十来公里,车程十几分钟。到达村委会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感叹,这里的村委会与南方的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办公楼十分简陋,屋内只有两人在交谈。他们看到我们进来,认出了李国立,忙笑着打招呼:“李主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李国立介绍道:“说什么呢,这是咱们新来的莫镇长,也是副县长,过来找你们了解点事儿。”两人一听,顿时紧张起来,连说话都结巴了。我见状,赶忙安抚:“你们别紧张,我们就是来核实一下村里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看看与镇里统计的数据是否一致。另外,我了解到村里的棉花通常都是统一卖给外地公司,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我有个想法,想在县里引进一家先进的棉纺公司,收购村里的棉花,就地加工成服装,然后出口或内销,带动咱们本地的经济发展。”两人听后,这才放下心来,慢慢将我们想了解的信息一一道来。经对比,他们提供的数据与镇里统计的基本相符,看来县里掌握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接着,我们一同前往棉花田,看着茁壮成长的棉花苗,我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我当着李国立的面,对两位村干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此时已到饭点,两位村干部热情邀请我们留下吃饭。我和阿依古丽对视一眼,点头应允。随后,我让阿依古丽去镇上买些礼物,毕竟空手去人家家里吃饭不太合适。饭快做好时,阿依古丽回来了,她买了一箱普通的伊力特酒和一些小朋友的零食,因为我们刚到村干部家时,看到了几个孩子。

席间,我们四个男人共喝了两瓶白酒,大家都没喝醉。饭后,我们便返回镇上。李主任下车后,我看向阿依古丽,问道:“你要不要回家看看?反正离你家也不远。”阿依古丽想都没想,立刻回道:“好啊!”车子朝着阿依古丽家驶去,没多久便到了。她哥哥正好在家,按照少数民族的习俗热情地接待我。阿依古丽忙说:“哥,我们领导是汉人,从内地来的,不太习惯咱们这边的风俗,你就别太讲究礼数了,莫哥不会介意的。”听到阿依古丽让家人叫我“莫哥”,我心里不禁一动,感觉和她的关系又亲近了几分。

阿依古丽回到家后,便和她妈妈亲昵地聊了起来,我则与她哥哥坐在一旁聊天。下午吃饭时,我们又一起喝酒,品尝着香喷喷的牛羊肉。起初,他们喝的是奶酒,我尝了一口,实在喝不习惯,便换成了白酒。这顿饭吃得比较早,我们吃完时才八点多。我对阿依古丽说:“咱们回县城吧,明天还要上班呢。”阿依古丽没有拒绝,和家人道别后,便去开车了。

返程途中,我们继续聊天。阿依古丽又聊起了前两天收到教育局捐赠资金的事,她一边开车,一边好奇地问:“莫哥,你怎么这么厉害啊?说把钱要回来,立马就到账了。你和那些老板都很熟吗?”我微微一笑,轻声说:“这事儿你可别往外宣扬。我和有些老板确实很熟,这次捐赠的是个富二代女老板。以前我和她一起开过公司,还帮她赚了不少钱。前段时间,在我的帮助下,她个人赚了十几个亿。所以,这几千万对她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我下一步打算让她来咱们一宁投资,只要有了资金,一宁的发展肯定能加快。”阿依古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原来是这样啊!那个女老板多大了?你该不会被她包养了吧?”我哭笑不得:“你这小脑袋瓜里都想些什么呢!人家是富二代,上大一的时候就出来开公司了,公司一直由我帮忙管理,她自己继续上学。她可是个学霸,考上了西安的北方大学,和你一样,今年毕业。不过,她毕业后就回自己的公司上班,管理着一家大公司。”阿依古丽又追问道:“不会吧,那个女老板和我年纪一样大?她长得漂亮吗?”我无奈地说:“专心开车,别打听那么多。她比你大一岁,现在是一家酒店集团的股东,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我帮她管理的那家公司,后来交给她妈妈了,我在那儿也就工作了一年左右。我是想让她来投资,在咱们县开一些棉纺、时装类的公司,说不定是一家,也可能是几家。”阿依古丽笑道:“莫哥,你可真会利用资源啊!这样一来,你既有了政绩,咱们本地人也能受益。”